9月11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俭,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何书林赴沈阳,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刘岗、副所长黄粱座谈交流,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王俭高度赞扬了金属研究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国家战略需求作出的重要贡献,充分肯定了双方多年合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表示宝钛愿与金属研究所一起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深耕材料领域,联合开展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新课题、新项目的申报,为钛合金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坚实支撑。
刘岗对宝钛集团长期以来对金属研究所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金属研究所基本情况,回顾了双方合作经历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他表示,金属研究所愿与宝钛继续携手,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新材料开发,共同解决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技术难题,为我国材料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市场综合变化
本周,国内钛金属材料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特征。在军工、深海装备等高端需求的强力拉动下,钛加工材市场订单量环比增长12%,其中航空航天用钛材订单增幅达18%;而基础原料海绵钛则遭遇供需失衡压力,价格连续第三周下行。这种“高端热、低端冷”的格局,折射出钛产业链在产业升级与周期波动中的复杂态势。
9月8日,“中国厨房自有‘钛’度”2025京东钛厨具行业峰会在京举办。会上,京东正式推出“钛厨具倍增计划”,围绕商品、价格、服务三大方向发力,并宣布在未来三年投入超50亿采购资金,引领钛厨具品类加速升级。与此同时,京东还联合苏泊尔、爱仕达、飞剑、OOU等品牌成立钛厨具品牌联盟,让“又好又便宜”的钛厨具走进更多中国家庭。
本周钛金属板块上市公司市值呈现分化走势,宝钛股份周内市值上涨2%,收于151.03亿元,反映出资本市场对高端钛材企业的信心;而以海绵钛生产为主的企业股价则普遍承压,平均跌幅达3.5%。在全球钛材供应链重构背景下,中国高端钛材正迎来历史性出口机遇,这一趋势在本周市场表现中已初露端倪。
二、各细分市场数据变化
1、海绵钛:供大于求格局加剧,价格持续下探
本周,海绵钛市场延续弱势运行态势,价格区间较上周持平,但企业销售价格略有松动。其中1级海绵钛主流成交价格维持在4.8~4.9万元/吨,0级海绵钛价格区间为4.9~5.0万元/吨。市场监测显示,辽宁地区海绵钛产量本周环比增长8%,主要生产商开工率维持在75%以上,导致市场供应持续宽松。
供需矛盾方面,下游民品领域采购积极性不足,民用杯壶企业本周采购量仅为去年同期的75%,而高价货源出货周期延长至15~20天,较正常周期增加50%。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海绵钛社会库存已攀升至3.2万吨,创下年内新高,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内难以逆转,预计下月价格可能突破4.7万元/吨心理关口。
2、钛及钛合金铸锭:订单和价格持稳,企业深挖潜能
本周,由于整体市场需求并未出现明显的增长,铸锭订单保持稳定,铸锭价格也没有出现大幅波动。
钛锭熔炼企业面临高原料成本和技术降本增效的双重压力。钛锭熔炼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受原辅料成本支撑强劲。企业正通过加大返回料利用比例以降低原料成本,技术成熟度提升,部分企业通过“峰谷平”用电策略节能降耗。
3、钛板带材:进口增加,钛厨具成新增加点
钛材市场整体平稳但成交清淡,下游多按需采购,价格虽受成本支撑却难有上行突破。
进口钛材大幅增加(2025年1~7月同比增长85.19%),显著加剧了国内钛材市场的竞争,对本土钛材生产企业造成压力。从产品类型来看,厚度大于0.8mm和小于等于0.8mm的钛板、片、带、箔进口量在3月份都出现了同比大幅增长。
高端领域(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需求强劲:国家“十五五”规划对相关领域的支持,推动了高端钛材的需求。
民用领域方面,京东“钛厨具倍增计划”持续发酵,带动食品级钛板材需求增长,0.5~1mm纯钛薄板本周成交量环比增长18%。苏泊尔、爱仕达等品牌的钛炒锅生产企业本周加大了原材料采购力度,推动民用钛板订单增加,库存下降。
4、钛棒线材:军工和民用厨具采购放量增加
钛棒线材市场呈现“高端稳、中端升”的特点。航空航天用TC4钛棒价格稳定在17.5~18万元/吨,军工采购量占比达65%;民用杯壶用TA1钛线材需求稳步增长,成交价环比上涨1%。
部分杯壶企业本周加大了钛线材储备,带动本周钛线材社会库存下降。京东钛厨具超级品类日期间,钛杯销量同比增长210%,刺激上游钛材采购提前备货。
5、钛管:石化与深海需求双轮驱动订单量增长
钛管市场本周呈现量价齐升态势,石化用TA2钛无缝管订单量环比增长15%,价格略有上涨。中海油某深海油气开发项目本周签订大额钛管采购合同,带动耐高压钛合金管需求激增,Φ114mm规格深海用钛管价格突破22万元/吨。
行业数据显示,随着“深海科技”被列为国家级未来产业,海洋工程用钛管需求进入加速期,本周相关企业订单量同比增长15%。龙头企业大口径钛合金管生产线本周满负荷运转,产品主要供应国内深海探测装备项目。
6、钛粉:高端市场供不应求,低端市场小幅下降
钛粉市场本周延续分化格局,航空航天用球形钛粉(低氧、低铁)价格维持在280~300元/公斤,供应紧张;而普通钛粉价格受原材料影响小幅下降1.2%,至180~190元/公斤。据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高温钛合金市场规模已达117.37亿元,带动高端钛粉需求持续增长。
国内某航空材料研究院本周招标采购30吨高端钛粉,中标价格较市场价溢价5%,反映出高端钛粉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宝鸡钛产业研究院专家指出,钛粉雾化技术的突破将是缓解供应紧张的关键。
三、钛金属重大新闻汇总
◇京东启动50亿钛厨具采购计划:9月8日举办的钛厨具行业峰会上,京东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50亿采购资金,联合苏泊尔、爱仕达等品牌成立钛厨具品牌联盟。数据显示,2023~2025年京东钛厨具成交金额复合增长率达109%,民用钛材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高端钛材出口迎来政策红利:宝鸡钛产业研究院指出,全球钛材供应链重构背景下,中国高端钛材出口潜力巨大。预计到2027年,国产大飞机用钛需求将突破6200吨,水下装备发展将进一步拉动钛材应用。在巴黎航展,中国钛合金产品获得关注,出口潜力巨大。
◇深海科技发展提振钛合金需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国家级未来产业,带动海洋工程用钛合金需求增长。业内预测,深海装备用钛量将在未来五年年均增长25%,成为钛材消费新增长点。
四、下周市场变化预测
海绵钛市场预计延续弱势调整,受辽宁地区新增产能释放影响,价格可能下探至4.7~4.8万元/吨区间,市场成交将集中在低价货源。钛矿市场短期保持稳定,但钛白粉涨价效应可能向上游传导,月底前钛矿价格存在100~200元/吨的上涨压力。
高端钛加工材市场有望保持活跃,军工订单将持续支撑钛板带材和钛管价格,预计钛板带材价格可能上涨1~2%。随着京东钛厨具超级品类日的推进,民用钛材采购需求将进一步释放,钛棒线材市场成交量有望增长10%左右。
五、综合总结:在分化中寻找结构性机会
本周钛金属市场的分化行情,本质上是产业升级与周期波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军工、深海科技等国家战略领域的需求爆发,推动高端钛材进入量价齐升通道,金天钛业、宝钛股份等技术领先企业持续受益;另一方面,民用传统领域需求疲软导致基础钛材供大于求,海绵钛等产品面临价格下行压力。
从产业链视角看,这种分化正在重塑钛行业的利润分配格局。上游海绵钛企业利润率被压缩至3~5%的低位,而航空航天用高端钛加工材利润率则保持在15~20%的高位。京东50亿采购计划的推出,为民用钛材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但短期内难以改变市场结构性失衡的现状。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供应链重构和国内高端制造升级,钛金属材料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将更加凸显。企业需要在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和市场多元化方面持续投入,才能在"冰火两重天"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周市场将迎来传统消费旺季的关键窗口期,需求端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