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冰河期,全产业链价格失守
钛金属市场在八月首周延续下行趋势,全产业链产品价格承压明显。终端需求疲软和企业库存压力形成双重夹击,行业陷入“内卷式”竞争。
高钛渣原料价格大幅下滑叠加钛白粉市场低迷,加剧了成本支撑坍塌。在攀西地区,46%品位钛精矿报价已降至1650~1750元/吨,云南同品位矿价也滑落至1350~1450元/吨。原料端价格松动进一步削弱了海绵钛产品的定价基础。
产业链各环节均感受到寒意。海绵钛生产企业库存增加,部分厂商为加快出货采取暗降策略;钛材加工企业订单不足,加工费大幅下降,部分产品价格已跌破成本线。这种“价格失守、成交清淡”的局面成为本周市场主旋律。
二、各主要产品市场分析
1、海绵钛:明稳暗降,减产应对
1级海绵钛价格跌至4.8~5.0万元/吨,0级品报价区间4.9~5.1万元/吨。尽管主流报价表面维持稳定,但实际成交暗流涌动——库存压力下部分厂商增加优惠力度,新疆企业已开始减产。
供应端维持较高开工率与下游采购积极性下降形成尖锐矛盾。下游钛材加工企业订单不足,对海绵钛需求减弱,市场成交偏淡。面对困局,海绵钛大厂开启“反内卷”减产计划,新增产能释放也相应放缓。
2、钛及钛合金铸锭:加工费腰斩,中小厂亏损
纯钛铸锭主流价格区间维持在5.5~5.6万元/吨,表面看似平稳,实则暗藏危机。熔炼加工费从年初5.5元/Kg骤降至5.0元/Kg,部分企业报价甚至跌至4.5元/Kg。
加工费暴跌直接导致中小加工厂普遍陷入亏损。订单减少使铸锭需求下降,部分企业为回笼资金不得不小幅下调报价。这个曾经利润丰厚的环节,如今已成行业“重灾区”。
3、钛板坯与钛板带材:冷轧产品领跌
板坯及带材市场表现疲软,加工费逼近成本线。钛板坯主流价格5.8~6.0万元/吨,较上周持平;而冷轧带材(1~2mm)报6.6~6.8万元/吨,周跌0.3%。
终端需求疲软导致市场竞争白热化,部分企业报价已接近或低于成本线。热轧卷(黑皮)价格虽暂时企稳在5.9~6.3万元/吨,但成交支撑同样薄弱。
4、钛棒线材:需求分化初显
钛棒线材市场整体成交清淡,TC4钛合金盘圆主流价格8.5~8.8万元/吨。部分企业为争取订单进一步降低报价,反映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
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TC11钛合金棒销量环比上月提高30%。这表明航空航天及医疗领域虽整体需求增长有限,但特定高端产品仍存在结构性机会。
5、钛管:化工需求支撑有限
主要用于化工、能源等行业的钛管市场表现相对稳定,但价格仍小幅下滑,主流报价115~125万元/吨。作为产业链中相对抗跌的环节,其价格松动进一步印证了全行业下行趋势。
6、钛粉:唯一亮点难掩压力
钛粉市场受3D打印、增材制造需求支撑,表现略好于其他钛产品,常用规格价格区间170~185万元/吨。但市场竞争同样激烈,部分企业开始降价促销,短期价格仍面临下行压力。
三、本周钛金属重大新闻汇总
◇波音危机波及钛业:日本东邦钛业下调航空航天钛需求预期,因波音公司运营延迟引发的供应链调整超出预期。该公司二季度钛业务净利润同比暴跌40%。
◇钛合金无缝管前景看好:据最新研究预测,全球钛合金无缝管市场将保持增长,2031年规模有望达亿美元级别,年复合增长率可观。
四、下周预测,弱平衡中的变量
短期市场难改弱势格局。八月第二周,钛金属市场仍将在“淡季弱需”和“成本支撑”的夹缝中维持弱平衡。
钛精矿价格若继续下行,将进一步削弱海绵钛成本支撑。据8月8日报价,46%品位钛精矿已降至1680~1750元/吨。原料端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产业链价格稳定性。
唯一的曙光可能来自结构性机会:TC11钛合金棒销量逆势增长表明高端领域仍有需求韧性。随着“金九银十”传统旺季临近,下游是否存在节前备货需求,将成为打破当前僵局的关键变量。
五、综合总结,寒冬中的生存法则
本周钛金属市场整体下行趋势明显,行业“内卷”现象严重,部分企业已陷入亏损状态。从海绵钛到钛材加工,从原料到成品,价格全面失守成为行业新常态。
减产成为企业自救的首选策略。海绵钛大厂开启“反内卷”减产计划,新疆企业也逐步降低开工率。但仅靠减产难以扭转供需失衡的根本矛盾——终端需求疲软仍是核心症结。
中长期来看,行业整合或不可避免。工信部拟提高淘汰产能标准至8000吨/年,表明政策层面已开始推动行业出清。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及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背景下,钛金属市场仍有增长潜力,但当下,生存比发展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