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的产品是用在核电站核燃料组件中的锆合金板材、带材,对质量的要求是达到“核级标准”,实现“绝无一失”;
加工的流程是将不同牌号的锆合金板坯,经过初轧—取直—脱脂—焊接—退火等工序后,再冷轧加工成厚度仅为0.42毫米、尺寸公差范围为±0.02毫米的薄带材,对操作人员生产经验及控制应变能力要求极高。
这就是国核锆业坯料与板带制造厂冷轧工齐伟的岗位职责。自1988年以来,他在钛、钼、锆、镍及其合金的冷轧中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经验。超高的质量要求,让每一次轧制都是新挑战。36年来,秉承着“严控过程、一次做对”的要求,齐伟为每一件产品打上了“核级标准”的烙印。他也先后获评国家电投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劳动竞赛标兵、宝鸡市技术能手、宝鸡工匠,国核锆业技能大师、岗位能手。
热爱
让他择一事终一生
“我从小就喜欢鼓捣小闹钟、收音机,当然都是拆掉后装不回去的结果。”9月4日,在空旷而又忙碌的国核锆业坯料与板带制造厂车间里,两鬓染霜的齐伟,提起儿时趣事,依然记忆犹新。18岁,他从宝钛技校毕业进入宝钛集团,第一次见到轧机带料运转的状态,大为震撼。“轧机和操作手配合,可以轧制任何产品,太神奇了!我当时就下决心,一定要学会操控它,而且要完全掌握、熟练运用。”齐伟说。
执着的性格,使得齐伟做事认真负责。上班时间,他默默记录师傅的操作过程,晚上则在设备上反复推演操作方法与步骤,从程序编制、加工步骤到调整轧制参数,反复试验。空闲时间,大家纷纷去放松休闲,齐伟则在图书馆、旧书摊到处寻找冷轧相关书籍,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
“有时候为了搞清楚、摸明白生产工艺,连饭都吃不下去。我的家人和同事都说我‘走火入魔’了。但我就是这样,一旦想做一件事就要努力去做好。”齐伟回忆道。功夫不负有心人,苦练内功,手艺超群,让齐伟两年出师,并开始带徒,而企业里从出师到带徒,一般都要四年时间。
实干
让老工艺有了新标准
2010年,齐伟入职国核锆业。此时,国核锆业刚刚成立不久,各个岗位急需专业人才。一到新岗位,齐伟就参与了公司板带材冷轧机组设备招标、监造、安装调试及试生产一系列过程。凭借多年工作经验,齐伟针对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项整改意见,并且在优化生产过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
实干胜过千言万语。在岗位上日复一日的磨炼,让齐伟的操作技术愈发纯熟,谨慎细致、踏实沉稳的工作作风让他获得了同事的一致认可。2012年,齐伟从冷轧操作工提升为冷轧班组长,肩负新的责任,他深知不仅要继续提升个人工作能力,更要带动班组成员,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随着国内外市场中工业锆合金板带材规格尺寸的需求逐步增多,产品的生产难度也随之加大。不同规格的产品有不同的特点,齐伟要做的就是摸清它们的“秉性”,设置好生产参数。一次,齐伟承担了合金板材成品冷轧生产任务,但成品超过了轧机辊道的有效长度,而且厚度公差要求极高。为了高质量完成任务,齐伟带领班组操作员、技术员大胆创新,梳理轧制策略及方案。开始生产后,随着轧程增加,板材长度达到4米后,喂料难度逐步加大。齐伟时刻守在轧机旁,全神贯注依据板型变化,对轧制参数不断做出实时调整,最终实现了对板材直线度及平整度的精确控制。
齐伟还带领班组成员对板带材轧机喷油装置进行改造,解决了多年来轧制过程中板材上翘蹭伤表面及轧制困难等问题,在兼顾板带材工艺润滑的同时,有效减少了50%以上的油雾污染量,使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面对多样化的市场化竞争,一线生产工人应该不断与时俱进,创新成长。”齐伟说。
传承让
“工匠精神”熠熠生辉
在齐伟创新工作室里,“严控过程、一次做对”的岗位要求醒目而又严苛。
在这一要求的带动下,齐伟在冷轧环节不断突破技术和工艺极限,成品板材加工长度由原来的4米增加到9米,实现超长板材规格组距。在轧制控制中,形成了以“连续纠偏控制法”命名的创新成果,这些看似简单的创新突破,无不来自把每一次轧制都当作新挑战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也是一份责任和一份技艺的传承。为了把36年来冷轧的“秘籍”悉数传授给徒弟,齐伟编制了《板材表面修磨指南》《冷轧现场生产200问》等教材,对组内年轻员工定期开展培训,并结合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互动式讲解,将自己的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员工。至今,齐伟已带徒15名,先后培养出冷轧操作手5人,且均已取得高级工资质。最近,齐伟还在编制《锆合金带材精益化生产控制法》教材,继续提升操作人员的实操水平,并计划培养出更多具备板带材操作资质的技师。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凡的追求。只要坚持和热爱,平凡的岗位也会熠熠生辉!”齐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