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钛时代·创未来”全国钛工业创新创业大赛于8月启动,在攀枝花市市委贾瑞云书记的关心和刘建明副市长的协调指挥下,组委会成员单位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各阶段赛事工作推进顺利。已于 12月26日顺利完成了全部赛事,10个项目获奖,一大批优秀项目脱颖而出,一批项目与攀枝花结缘签署了投资协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大赛起因
2020年初,攀枝花市钛产业双创服务中心(由宝鸡钛产业研究院赴攀投资组建)承担了攀枝花全市钛金属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深入调研,他们了解到钛金属产业是攀枝花工业经济的支柱和特色产业之一,攀枝花占有世界钛储量的27%,全国钛储量的90.5%。攀钢钛业、昆钢云钛、龙蟒百利联、攀枝花力欣等一批大企业的加入,让攀枝花周边聚集了7万吨海绵钛产能和加工实力,海绵钛生产总量占到国内总量的70%以上,已成为国内最大海绵钛生产聚集区。但攀枝花钛金属产业依然处于产业链的前端,为钛金属的原料生产阶段。该阶段污染和能耗大、产值和效率低,迫切需要寻找和发挥优势,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钛金属产业。

为了抢占国内钛工业的制高点,攀枝花市钛产业双创服务中心提出建议举办以在攀枝花举办以钛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大赛,增强攀枝花企业对钛材料和钛产品加工、制造领域的技术、产品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生产加工制造模式,提升产业层次,为攀枝花钛金属产业发展奠定技术、项目和创新基础,逐步升级为中国钛工业的“奥林匹克”。通过以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吸引全国钛关联企业到攀进行技术交流,开展业务洽谈,实现钛原料、钛材料及钛产品交易,吸引全国钛关联企业到攀枝花进行实地考察,进而达到招商引资目的,提升攀枝花在全国钛金属产业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7月,攀枝花市钛产业双创服务中心向攀枝花东区科技局提出了大赛组织建议,得到了东区科技局和东区政府的高度肯定与支持。在充分讨论和论证的基础上,酝酿了大赛组织方案,并向市委贾瑞云书记进行了专题汇报,贾指示由刘建明副市长指挥,市科技局、东区政府具体实施,要将大赛办成中国钛工业的一件盛事,推动全国钛产业创新发展。

组委会策划通过大赛举办前后的宣传、推广,以及大赛举办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在攀枝花形成钛金属产业最新技术、新项目、新思路的洼地,汇集项目、资金、企业、人才向洼地流动,成为攀枝花钛工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为攀枝花钛工业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策划筹备
8-9月,攀枝花市刘建明副市长多次召集县区、市级相关部门、单位研究和部署大赛组织筹备工作,成立了大赛组委会,确定以“钛金属产业”为大赛主题和方向,对参赛项目范围、数量和质量,在攀转化实效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市科技局牵头,东区政府、市钛产业双创中心共同起草了大赛工作方案,报市政府同意后开始实施。
三、组织动员
10月12日组委会开通了大赛宣传和报名专门网站,制定了大赛宣传组织动员工作方案,市相关部门、县(区)把宣传动员参赛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对接走访。组委会以宝鸡、攀枝花为中心,采取国内权威有色金属刊物媒体广泛推送、全国钛工业重点区域企业专人走访、国内涉钛材料合作高校及科研院所定向发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推广活动,最终有137个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

四、大赛初赛
11月19~20日,大赛组委会严格按大赛公布所规定的资格和条件,对137家参赛团队报名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共有85个项目通过,进入复赛。11月24日,组委会组织10名专家,分2组对85个项目进行集中会议评审,产生入围复赛名单(40项),并按规定完成公示。

五、大赛复赛
为确保网络复赛顺利进行,组委会提前甄选了可靠的网络技术支持商,制定了严密的工作方案和评审规则,对入围企业分批进行网络或线下辅导培训(11月27日-12月2日(同时进行抽签)),组织工作人员反复开展赛前演练。12月5~6日,网络复赛在奥林匹克双创中心路演大厅顺利举行,40个参赛项目按预先抽签顺序完成了路演和答辩。大赛组委会聘请7位评委(异地评委2人),对项目路演答辩的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团队组织、融资与效益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打分和排序。18个项目脱颖而出,入围决赛。

六、大赛决赛
决赛前组委会对18支团队进行了路演培训,对演示文稿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为了防疫,组委会对每支团队赴攀人员的健康码和核酸检测报告都进行了收集,做到了比赛防疫两不误。26日,大赛决赛在攀枝花市奥林匹克双创中心路演大厅隆重举行,参加决赛的国内18支代表队齐聚英雄花城。比赛以现场路演答辩的方式进行,各团队按抽签顺序逐一上场对项目的基本情况、技术支撑、发展空间、未来前景、产业规划等进行详细阐述。台下专家评委根据团队选手介绍,结合钛产业发展情况展开询问。经过紧张的比拼,最终,宁波创润新材料有限公司凭借“低氧高纯钛(合金)粉制备”项目摘得桂冠。

七、成果显著
大赛宣传推广效果超过了组织预期,国内钛工业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对攀枝花市发展钛金属产业的决心和营商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攀枝花钛金属产业发展发现和筛选出一批优秀项目。经过初赛、复赛、决赛三轮比赛、评审,一大批优秀项目表现突出,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项目应用场景广泛,覆盖传统到新型材料领域。在新型应用方面,牙科、骨科等生物医用领域的项目数量较多,约占入围决赛项目总数四分之一,涉及钛合金板、棒、丝、管到粉末等原材料加工及后端应用技术。如:宝鸡英耐特“高强度钛合金植入人体用棒线材开发”、西安理工大学杨鑫副教授团队“电子束选区熔化Ti6Al4V合金多孔植入体技术”、攀枝花博钛科技“医用高强度钛合金接骨板”、宝鸡西部三联“医疗用镀磁性钛毛细管”等项目,一些已落地攀枝花,部分项目是我市招商引资的重点。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高端应用领域,涌现出攀枝花航钛、宝鸡聚鑫等5家企业的钛合金铸锭、飞机刹车轮毂、潜艇用气瓶、飞机用锻模支架、海工装备用钛合金铸锭等制备技术。在传统海绵钛熔、锻、铸等领域,如东莞诺德“小口径后壁TC4钛合金管轧制”、陕西艾格瑞“钛合金高精密棒线材”等多项制造技术和工艺可以补齐和优化攀枝花现有产业基础,浙江钛尔“创新轻量化工艺制造轻奢纯钛保温杯”项目为钛材在民用领域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本地企业在钛金属后端应用开始提前布局。如:攀钢研究院范亚卓研究团队“3D打印用球形钛合金粉制备”技术项目,订单已排到明年7月;航友新材料“高端钛合金熔铸及精密铸造” 项目是钢城集团与北理工合作,开发出导弹零部件高端产品;云钛与俄罗斯联合开发了高转速旋转电极制备球形钛粉工业技术及设备;午跃科技、嘉翔钛业的参赛项目表现不俗,成功晋级决赛。
二是项目成熟度高,契合攀枝花钛产业发展需求,适合在攀成果转化的数量多。例如:江苏中色复合材料参赛项目“钛基层状金属复合板带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其技术团队核心成员为我市依托“攀枝花市钒钛产业领军人才聚集攻关计划”,与攀枝花学院共建的“钛及其复合材料深加工与表面处理创新团队”项目中柔性引进的西北有色研究院高层次专家;本次入围决赛的18个项目中,攀枝花本地项目7个,其中3个为近两年外地赴攀投资项目。外地11个项目中,今年与攀枝花签署投资协议1个,项目负责人来攀进行过考察并有进一步投资意向的4个。入围复赛的40家企业中,有18家企业有与攀枝花合作意向。决赛后,10家企业与攀枝花签署了投资建设协议。
本次大赛汇集了大量国内钛金属产业的优秀项目和技术成果,为我市发展钛产业奠定了技术、项目和创新基础,同时也为全国钛产业技术交流、促进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