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及钛合金行业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钛白粉企业“成本挤压”竞争 最终“剩者为王”

   2015-12-07 IP属地 陕西4090
  我国钛白粉行业发展基本是随着国家投资到扩张,“基建—地产—通胀—后周期工业”的宏观传导顺序一致的,白粉项目产能建设周期一般需要2-3年,以10年维度看宏观运行,也就是说2013—2015年开始产能释放,恰好2015年市场遭遇了近十年以来的需求低点,过去的过度投资成了行业的负担,使得钛白粉企业负债率高企,投资过剩,遭遇需求不足,引发了行业风险暴露。即不论前期是否激进扩张,几乎所有企业都经受高成本裹挟,这也意味着企业风险进入“成本挤压”的“慢刀子刮肉”深水区。钛白粉行业快速走过“扩张—亏损”周期,现在就看谁能摒的住。目前观察到有部分中小企业先扛不住成本压力,已经停产待机,但这种“待机”在新常态下几乎难以有“机”。
  目前,中国四大成本冲击依次是: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土地流转成本—环保成本。四大成本冲击首当以环保成本更为突出,自2012/13年开始发力,环保成本具有刚性,且会越来越严。
  在成本竞争格局下,钛白粉行业的突围(或说变局、洗牌)至少有三:一是成本挤压,优胜劣汰,行业集中度提升,导致“剩者为王”。二是高成本+外部冲击,导致行业洗牌。三是运输半径的区域优势强化,要么靠近消费地、要么靠近原料地。最后谁也逃不开成本竞争逻辑。从“需求增长”切换到“成本竞争力”。未来的宏观看点不是需求,也不是库存(产能过剩背景下,去库存只是短暂扰动)。看点在于供给、成本。尤其是成本,是理解未来宏观运行的关键钥匙!这是因为,产能不会凭空消失,产能淘汰是以成本高低顺序来开展。还因为,产能的过剩与不足,是相对概念,要鹊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今,在资本过剩、赚钱机会越来越难的背景下,哪怕再靓丽的行业增长故事,再过3-5年,也逃不开“成本竞争”格局,钛白粉行业本身又是投资高见效慢的行业,就更应该适时从“需求增长”切换到“成本竞争力”这个重要层面上,虽然这个切换点可能时间较长,但在全球市场需求连续下滑,依靠“需求瞬间爆发+供给瓶颈”的景气度,已经不具有持续性的大环境下,供给压力、成本竞争将是长期命题,在行业提高集中度的新常态下,最终必然是“剩者为王”。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图文资讯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钛谷 钛棒 钛弯头 搜钛建站 泽祺润钛业 百度统计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穆小伟

©CopyRight 2012-2025 SOTAI All Rights Reserved. 搜钛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2008717号-22 site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