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龙佰禄丰基地,一台台自动化生产设备高速运转,海绵钛正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机械臂精准地完成称重、分拣等工序,一排排整齐的传送带将包装好的钛白粉自动码垛,空无一人的车间里只有设备运转的低鸣。智慧控制中心监视器前,工程师们正严密监测着每一项指标参数。占地近3600亩的厂区,每天有500吨钛白粉、150吨海绵钛生产下线,源源不断运往世界各地。
龙佰集团禄丰基地-禄丰市人民政府供图
政企携手破困局项目跑出“加速度”
2019年5月,龙佰集团以“股权+债权”模式并购了濒临破产的云南冶金新立钛业有限公司,拉开了禄丰钛产业发展新帷幕。当地政府成立钛产业服务专班,梳理17项服务清单,全程跟进复产安评环评、土地房产证办理等手续,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同时,组建法律服务团队常驻企业,协调处理债权问题,保障并购工作平稳落地。
龙佰集团入驻禄丰后,政企协同发力攻克重重难关,海绵钛生产线仅用4个月就产出了第一炉产品,钛白粉生产线仅用6个月就全线复产,实现当年收购、当年复产、当年盈利,创造了“龙佰速度”、“禄丰速度”。
今年2月24日,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开放招商大会上,龙佰集团董事长和奔流交流发言时说:“我们深切感受到地方党委和政府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无论是项目审批、土地供应,还是政策扶持、人才引进,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云南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效精准的服务、扎实的工作作风、优良的营商环境坚定了我们的投资信心。”
云南国钛生产车间的工人正在进行海绵钛吊运作业。中共禄丰市委办公室供图
科技赋能促蝶变转型升级“攀高峰”
扎根禄丰6年间,龙佰集团以科技创新为动能加速蜕变,成功摆脱禄丰钛产业“传统化工”的固有印象,逐步成长为国内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区域链主企业和行业标杆企业。
在龙佰集团云南基地研发中心,一支由名校博士、硕士组成的年轻科研团队正专注于实验。他们深耕钛材料改性与绿色冶炼工业优化领域,攻克了国产钛精矿适配等“卡脖子”技术难题,助力行业技术升级。“公司在技术研发与生产过程中,以工艺迭代提升质量、压缩成本,”云南国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立说,“尤其是对转子级海绵钛技术持续深入研究,从设计源头强化品质管控,为产业稳健前行夯实基础。”
龙佰禄丰基地所属公司云南国钛建成转子级海绵钛生产线,于2022年5月产出首炉产品,实现中国转子级海绵钛从0到1的突破。龙佰禄丰钛业经技术创新掌握了大型沸腾氯化技术,2条生产线技改后,氯化法钛白粉产能显著提升,产量由2020年的4万吨增加到2024年的16万吨,产值由2020年的9亿元提高至2024年的27.4亿元。
在技术攻关中,地方政府搭建平台,促成企业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0余个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云南省专家人才产业服务团签约建成禄丰市钛产业柔性引才基地。2024年11月,禄丰市人民政府携手昆明理工大学,揭牌成立绿色钛现代产业学院、钛产业技术研究院,首批招收123名本科生,预计8年建设期满后在校生规模超1000人,为打造绿色钛全产业链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从“云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到“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龙佰禄丰钛业凭借硬核实力揽获多项殊荣。钛资源深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真空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钛股份分中心两大国家级科研平台的落地,更是成为企业将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深度交融、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注脚。
云南国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钛材料日用品。新华社记者张磊/摄
龙头领航聚集群延链补链建“钛谷”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当地政府以龙佰集团为依托,通过“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引,对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服务。历经6年培育,已集聚云南国钛、龙佰禄丰钛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多元产品矩阵。目前,龙佰禄丰基地氯化法钛白粉产能26万吨、海绵钛5万吨,其中海绵钛产能占全球的19%、全国的28%,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4%。已形成“钛矿—钛精矿—高钛渣—四氯化钛—电解镁—海绵钛、钛白粉”产业链,2024年,基地产值超50亿元,云南国钛成为云南省第2家“独角兽”企业。
禄丰市委书记、云南禄丰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赖有常表示,2025年,全市将坚定不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紧扣千亿元级产业园区目标,充分发挥园区经济引擎作用,聚力打造绿色钛产业集群。聚焦“冶炼—精深加工—钛材”全链条,加速推进沸腾氯化原料、中州炭材料等7个钛产业延链补链项目;围绕云南国钛8万吨海绵钛精深加工,大力发展高端钛合金、复合材料,推动产品向航空航天、军工、医疗等多元领域延伸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