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钛原料端崩跌成为市场焦点,攀西地区钛精矿塌方式下跌,受影响国外进口矿也无人接盘。供需失衡是主因。供应过剩:承德、云南地区库存高位,部分矿企库存周转天数超过30天;需求萎缩:钛白粉企业开工率降至58%,创年内新低,海绵钛企业原料采购量减少20%。云南、四川地区独立酸溶渣生产企业已全面停产,高钛渣企业陷入“生产即亏损”困境。亏损面已扩大至60%以上的中小企业,行业洗牌加速。
随着市场进入淡季,下游民品采购谨慎,中小企业库存待消化,海绵钛市场报价虽维持坚挺,但实际成交价格已有松动迹象。因前期海绵钛价格连续上调,下游多有备货,当前市场供需逐渐失衡,后期民品库存或进一步承压,海绵钛价格已进入下跌通道。
供需失衡成为核心矛盾。供应端,尽管攀西地区部分矿企因原料短缺减产,但全国钛精矿现货库存仍处高位。需求端更为严峻,钛白粉企业开工率持续下降,部分工厂甚至提前进入设备检修期。海绵钛厂家新单签订量锐减,导致原料采购需求进一步萎缩。
“现在采购量只有正常时期的六成。”云南某钛材加工厂采购负责人透露,这种谨慎态度直接反映在市场成交数据上——多数产品呈现“报价暂稳、成交清淡”的特征。
一、海绵钛:价格横盘下的暗流涌动
海绵钛市场表面平稳,实则暗藏危机。本周0级海绵钛均价维持在52000元/吨,表面报价区间5.2-5.3万元/吨,但实际成交价已滑落至5-5.2万元/吨。值得注意的是,上游原料四氯化钛价格已松动,海绵钛成本支撑减弱,为后续降价埋下伏笔,再加上下游采购萎缩,海绵钛已开启下跌的可能。
二、民品市场断崖式下跌:民用领域订单量骤减20%,主要因化工设备、海洋工程等终端需求疲软。生产企业虽维持开工,但库存周转天数大幅度增长,部分厂家开始协商延长原料付款周期。
三、军工需求逆势托底:航空、航天领域钛合金订单保持15%同比增长,支撑高端海绵钛需求。但军工产品严格的认证体系导致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中小企业获取订单能力持续减弱。
1.纯钛民品遭遇寒流。钛板坯需求降幅最为显著,主要因石化、电力行业项目延期,导致厚度20mm以下板材订单减少约25%。钛管市场同样受化工项目投资放缓影响,中小口径管材成交萎缩。
2.高端钛合金逆势上行。航空用TC4、TC11钛合金棒材需求稳定增长,龙头企业保持满产状态。值得注意的是,3D打印用球形钛粉订单量同比增长10%以上,主要受益于航天零部件制造技术升级。
四、重大新闻
1.某大型钛矿企业宣布减产:为应对市场价格下跌和库存压力,国内某大型钛矿企业宣布将在未来三个月内减产15%。该企业表示,此次减产是为了调整市场供需关系,避免价格进一步下滑,同时也是对环保政策加强的响应,通过减产进行设备升级和环保改造。
2.军工企业与钛材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某军工企业与国内知名钛材供应商签订了为期五年的长期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供应商将为军工企业提供稳定的钛合金材料供应,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装备生产需求。这一合作不仅保障了军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也为钛材供应商提供了稳定的市场份额,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3.新兴企业进入钛粉应用领域: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材料研发的新兴企业宣布进入钛粉应用领域,计划投资建设一条年产500吨的钛粉生产线,主要用于生产电池级钛粉。该企业表示,看好新能源领域对钛粉的市场前景,将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五、市场变化预测
从目前市场趋势来看,海绵钛市场可能继续面临下行压力。上游钛矿价格的持续下降将进一步压缩海绵钛的成本空间,而下游民品市场需求若无明显改善,库存积压问题将更加严重,价格或有较大幅度下调。军工需求虽能提供一定支撑,但难以改变整体市场格局。
钛材方面,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成本压力,但下游市场需求的分化,尤其是民品市场需求的大幅降低,给整个市场带来了较大挑战。军工领域需求的持续旺盛成为市场的亮点,但难以完全抵消民用市场的低迷影响。敬请关注【钛之家】市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