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篇我们梳理了钛材的分类、标准和中国钛材工业的发展史,今天终于来到“当下”——2024年,中国钛材产量17.2万吨,占全球66%,是无可争议的“全球最大钛材生产国和消费国”;宝鸡“中国钛谷”年产钛材近7万吨,占全球33%,产业规模全球第一。但“规模第一”不代表“实力第一”,在亮眼的数据背后,中国钛材行业既有“长板”,也有亟待补齐的“短板”。今天,我们就从产量、需求、进出口、企业格局四个维度,全面解析行业现状,看清未来方向。
一、产量:全球绝对领先,但产品结构“重中低端”
1.数据亮眼:产量、产能双第一
根据《2024年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2024年全球钛材产量约26万吨,中国以17.2万吨占比66%,远超美国(约3万吨)、日本(约4万吨)、俄罗斯(约2万吨)。从产品形态看,2024年中国钛材产量结构如下:
•钛板:4.8万吨,占比27.91%(最大品类),主要用于化工容器、医疗植入物;
•钛棒:3.7万吨,占比21.51%,用于航空结构件、石油钻探;
•热轧卷带:2.7万吨,占比15.70%,多用于化工、海洋工程;
•无缝管/焊管:合计1.5万吨,占比8.72%,主要用于换热器、管道系统。
从区域看,陕西是绝对核心:2024年陕西有钛企业800余家(宝鸡600多家),钛材加工量10万吨,占全国60%、全球45%,实现产值超800亿元,是全球最大的钛材加工基地。
2.隐忧: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依赖进口
虽然总量大,但产品结构存在“失衡”:
•中低端产品饱和:化工用TA2钛板、普通钛管等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企业竞争激烈,利润率低(部分企业毛利率不足10%);
•高端产品缺口:航空航天用高温钛合金(如TC11、Ti-17)、医疗用超低间质钛合金(如TC4 ELI)、3C用精密钛箔等高端产品,部分仍依赖进口——2024年中国进口钛材7284吨,其中80%是高端钛材,如航空发动机用钛合金棒材、医疗用超薄钛箔。
二、需求:化工“一枝独大”,高端领域增长潜力大
2024年中国钛材消费量15.1万吨,同比增长1.6%,需求结构呈现“工业为主,高端不足”的特点。
1.主力领域:化工占比近半,是“基本盘”
化工行业是中国钛材最大的消费领域,2024年占比48.5%,主要用于:
•氯碱行业:钛管、钛板用于电解槽、换热器,替代不锈钢(钛的耐腐蚀性是不锈钢的10倍以上);
•化肥行业:钛材用于氨合成塔、尿素设备,抵御高温高压下的腐蚀;
•石油化工:钛制反应器、管道用于原油加工,减少设备损耗。
化工领域的需求稳定(年均增长5%-8%),是中国钛材需求的“压舱石”。
2.增长领域:航空航天、医疗、3C“三驾马车”
•航空航天:2024年占比21.3%,是第二大消费领域,增长迅猛——C919大飞机进入批量生产(单机钛用量8%,约8吨),歼-20等先进战机产能提升,带动高温钛合金、大型钛锻件需求,预计未来5年该领域需求年均增长15%以上;
•医疗:占比2.5%,潜力巨大——人口老龄化推动牙科种植体、骨科植入物需求增长(钛材因生物相容性好,是医疗植入的首选材料),2024年医疗用钛材消费量约3775吨,预计2030年将突破1万吨;
•3C电子:占比6.8%,是新兴增长点——折叠屏手机的钛合金铰链、笔记本电脑的钛合金外壳,带动精密钛材需求,2024年3C用钛材消费量约1.03万吨,同比增长20%。
3.对比国际:高端领域差距明显
与美国、俄罗斯相比,中国钛材需求结构差异显著:
•美国:航空航天用钛占比70%,是绝对主力,民用领域仅占30%;
•中国:化工占比48.5%,航空航天仅21.3%,高端领域占比偏低。
这种差异既是“短板”,也是“潜力”——随着中国航空航天、医疗、新能源等高端产业发展,钛材需求结构将逐步优化。
三、进出口:出口“量增价低”,进口“高端依赖”
2024年中国钛材进出口呈现“双增长”,但贸易结构反映出行业的“软肋”。
1.出口:量增价低,以中低端为主
•数据:2024年出口钛材3.14万吨,同比增长12.22%,出口额64.86亿元;
•产品结构:钛条/杆/型材占比34.27%,厚度>0.8mm的钛板占比31.03%,多为化工、普通机械用中低端产品;
•问题:出口均价约2.07万元/吨,仅为进口均价(6.89万元/吨)的30%,“量增价低”现象明显,缺乏高端产品的定价权。
2.进口:高端依赖,核心产品卡脖子
•数据:2024年进口钛材7284吨,同比增长1.05%,进口额50.20亿元;
•产品结构:钛条/杆/型材占比51.93%(主要是航空发动机用高强度钛合金棒材),厚度<0.8mm的钛板/箔占比14.70%(医疗用超薄钛箔、3C用精密钛带);
•原因:这些高端产品对纯度、精度、力学性能要求极高,国内企业在熔炼工艺、检测技术上仍有差距,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进口。
四、企业格局:“龙头引领+民营补充”,高端领域集中度高
中国钛材企业呈现“区域集中、领域分化”的特点,主要分为“上市龙头”和“民营中小企业”两类。
1.上市龙头:掌控高端产能,引领技术突破
•宝钛股份(600456):国内最大钛材企业,钛材年产量约3万吨,涵盖航空航天、医疗、化工全领域,是C919、歼-20的核心钛材供应商;
•西部超导(688122):高端军用钛材龙头,航空用钛合金棒材国内市占率超50%,产品用于F-35、国产大飞机;
•西部材料(002149):钛复合材专家,钛-钢复合板国内市占率超60%,用于化工、核电设备;
•金天钛业(688750):湖南省属国企,聚焦军民两用钛材,拥有航空航天资质认证。
这些龙头企业掌控着国内80%的高端钛材产能,是技术突破的主力。
2.民营中小企业:聚焦中低端,支撑产业规模
宝鸡地区的600多家民营钛企业,多聚焦中低端领域:
•产品:化工用TA2钛板、普通钛管、钛标准件等;
•优势:灵活度高、成本低,满足中小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问题:技术实力弱、研发投入低,难以进入高端市场,部分企业面临产能过剩压力。









陕公网安备 61030502000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