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部循环经济产业园内,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湘晟”)年产3万吨钛及钛合金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其控股子公司新疆华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钛及钛合金项目,日前首套真空自耗炉试车成功。不久之后,哈密市有望成为全国最大、产业链最全的钛及钛合金新材料生产基地。
钛及钛合金是航空航天、核电工程、海洋工程、化工、冶金等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关键材料。钛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防、经济和科技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北京银行乌鲁木齐分行坚持助力新疆产业升级,为新疆湘晟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为钛产业发展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钛产业厚植新质生产力
9月29日,由国家钒钛产业联盟首次主办的2024中国(哈密)钒钛链商大会在新疆哈密举行。国家钒钛产业联盟秘书长张邦绪表示,哈密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新能源与钒钛资源的耦合发展,正孕育出以钛金属为核心的产业链,这正是哈密产业发展的本源力量。
“钛合金材料的市场需求呈现井喷式发展,在可预期的未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湖南五江控股集团轮值董事局主席、新疆区域集团董事长肖志海介绍,近年来,我国钛材行业整体规模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钛材销量从2020年的10万吨上涨至2023年的15.91万吨,2023年比2020年国内钛材需求量增幅高达64%,这一趋势标志着我国钛材消费领域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钛材料制品因其优越的性能,是现代工业领域的重要选择。随着钛行业的规模化生产,低成本钛材大量稳定供应,以及汽车行业与钛加工行业技术的密切对接,钛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将迎来显著突破,应用前景巨大。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分会信息公布,到2030年,汽车用钛需求预计将达到5万吨/年。
新疆湘晟是湖南五江控股集团在哈密市投资兴办的大型新材料高科技企业,2013年落户哈密,占地面积约3300亩,是新疆唯一的钛金属冶炼及钛合金生产加工企业。
肖志海介绍,新疆湘晟2023年实现海绵钛产量3.3万吨,单体产能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钛材产量2.2万吨,位居全球第三、中国第二,是全国首家钛全产业链(钛矿—海绵钛—钛材—钛制品)企业,也是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全产业链钛及钛合金龙头企业,目前已获取全套军工认证资质。
此外,公司二期计划总投资98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高性能钛及钛合金新材料项目,重点服务航空航天、核电、医药、海洋工程等高端领域不断增长的钛材需求,为相关行业提供稳定的高品质高性能钛及钛合金材料。目前,该项目已成功试车。
产融结合“链”动新质生产力
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金融支持不可或缺。商业银行凭借其资源整合能力和资金优势,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新疆湘晟自项目建成后就开始与北京银行乌鲁木齐分行进行合作,截至目前已获批授信11亿元,业务类型涵盖流贷、银票、供应链、国际结算、债券、信托等多个领域。”新疆湘晟副总经理及财务负责人凌太平表示。
北京银行乌鲁木齐分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助理许琳丽表示,乌鲁木齐分行结合区域市场经济和新疆产业发展特点,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组建新质生产力敏捷服务团队,加大对新质生产力企业的资源倾斜力度。作为新疆湘晟融资最主要的支持银行,北京银行积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累计为该企业提供表内外融资近10亿元,用于支持企业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经营活动。
“自2019年起,北京银行乌鲁木齐分行便与新疆湘晟展开深度合作。”该分行长春路科技支行副行长韩晶晶说,“当时,支行了解到新疆湘晟的资金需求后,先后派出专业人员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用最短的时间将合作落地,并随着后期项目进展,不断增加授信额度。”
值得一提的是,为支持新疆湘晟全钛产业链健康发展,北京银行乌鲁木齐分行强化创新产品运用,为其提供了特色创新“京信链”产品5000万元,进一步提升企业融资质效。“京信链”是北京银行自主建设的数字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生态平台,为企业产业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具备信息资料电子化、业务流程线上化、信用评审自动化及贷后管理精密化等特点,全流程线上化为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了极大的融资便利。
“我们和北京银行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北京银行产品丰富、服务周到,而且审核放款速度快,服务效率很高!”肖志海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