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及钛合金行业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由于服务器原因,网站部分数据丢失,会员资料数据如有错误,请联系客服!

用匠心筑梦 铸国之重器——记首届“安顺杰出人才奖”提名奖获得者陈小林

   2022-08-11 IP属地 陕西安顺日报21270

  31年的坚守岗位,31年的不断磨练,31年的精铸人生,成就了他成为“中国铸造大工匠”。在做强航空制造业上,他勇于创新、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用匠心筑梦,铸国之重器,诠释着航空人“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和使命。他就是首届“安顺杰出人才奖”提名奖获得者、航空工业安吉精铸的精铸分厂大炉班班长陈小林。

  从小受三线建设影响的三线子弟陈小林,1991年才19岁的他就成为了军工企业的一名铸造工,并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1年。“31”,既是陈小林的工龄,也是他奋斗岁月浓缩成的数字。

  31年,他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钛是稀有贵金属,而钛合金在熔融状态下很活跃,通常采用真空自耗电弧炉熔炼。由于是在全密闭的真空里熔炼,钛合金材料的熔化速度和金属液的过热度只有通过经验进行掌控。陈小林31年的铸钛炉操作经验,铸就了他独到的“察颜观色”的本领。他能通过金属液态颜色的变化,准确控制炉内温度,控制电弧长短精确调整融化速度和过热度,保证金属液符合浇铸要求。

  31年,他练就一双创新“能手”。铸造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如何高效使用设备都是一次次的创新。“以前铸钛大炉坩埚容易损坏,需要每月更换一次,企业每年便要投入30余万元购买新坩埚。”陈小林说,那时他与设备专家进行多次探讨,制定了铸钛炉熔炼操作法,提高了坩埚使用率,每年可节约坩埚费用50万左右。

  初见陈小林,是在陈小林劳模创新工作室内,他正与徒弟们密切交流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干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他一直致力于培养新人。通过师徒结对,拜师学技工作,陈小林带出优秀徒弟8人,其中两人己成为另两条铸钛生产线的铸钛炉主操手。

陈小林(左)与徒弟们交流

  陈小林的徒弟何希告诉记者,自他进入这个工作岗位上拜师后,师父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现场经验,让他心生赞叹。在师父的教导下,他积累了现场经验,吸收和消化新技能,使得自己的工作能力及专业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师父经常和我们强调,任何时候都要将安全放在首位。”何希说。

  在陈小林看来,从1991年进厂至今,从了解到熟知、从熟知到感悟,从一个懵懂的青年变成一个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行家里手”,“这一路走来我是幸运的”——因为遇到了好师傅,师傅们在传授其技能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工匠精神”。陈小林也致力于将这种“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31年来,陈小林一直默默坚守岗位,以青春智慧和辛勤汗水浇注国防工业的基础。他主抓多台铸钛炉的安装、调试工作,优化改造了多项设备运行、互锁结构,横梁改造项目获贵州省国防工会“创新能手”奖。作为“陈小林劳模创新工作室”、“铸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陈小林带领团队成员撰写申请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两次荣获“重大项目进步奖”。2021年“陈小林劳模创新工作室”被省国防工会升级为四星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公司的一级危险点,陈小林带领班组创造了连续15年安全事故零的记录。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钛棒 钛管 钛丝 钛板 钛网 海绵钛 钛阳极 米艺术 搜钛网 百度统计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穆小伟

©CopyRight 2012-2023 SOTAI All Rights Reserved. 搜钛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3000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