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都回到20年前
钢铁:2014年上半年统计钢企的钢材销售结算价格降至3212元/吨,相当于每斤1.6元,与超市白菜价格相差无几,我今天到遵义就近的超市转了一下,小白菜每斤价格比钢铁贵。8月末钢铁价继续下跌,据悉,为2003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已经低过1994年中期,成为近20年最低谷,钢铁陷入“钢性下跌”的怪圈。
海绵钛:2014年上半年从国内最大的海绵钛企业遵义钛业等企统计,海绵钛销售价格1级品4.7万元/吨左右,8月、9月继续下跌至4.4万元/吨左右,同样是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比1993年5万元/吨低7000元左右。价格已经远远低于20年前的水平,整个钛行业哀声一片,举步维艰。
“唐山顶欧洲 中国超全球”
钢铁:产能过剩,产量供过于求,是导致国内钢价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我国当前钢铁产能存量超过10亿吨,一个唐山市的产能比整个欧洲还高。去年,钢铁产能利用率为74%,连续3年低于警戒线。高端钢材也呈过剩态势。尽管近期地产政策松动可能回暖拉动钢价,但幅度不会太大,毕竟产能严重过剩。
海绵钛:10多万吨的钛产能虽然在10亿吨钢铁面前显得微乎其微,但过剩的比例却超过一倍。目前,钛材加工市场年需求量6万吨左右,但产能远远接近15万吨,产能利用率不足50%。中国已经成为钛生产与钛消费大国,产能超过其它产钛国的总和,而且内蒙等地仍在新建钛厂,河南双瑞万基还在扩建1.5万吨新项目。尽管航空、航海、医疗等领域用量不断,近期因去年以来减产、库存减少引起价格微升至4.8万元—4.9万元/吨,但上涨空间都不会太大,毕竟产能已经摆在那里。
“落泪的利润”
钢铁:国内需求不足,出口创新高,仅靠退税获利。前7个月出口钢材同比增长36.9%。企业无序竞争、以价换量,出口均价同比下降9.1%。据中钢协统计,今年前7个月钢企销售利润依然只有0.54%,为工业行业中最低。
海绵钛:成本与价格严重倒挂,今年的价格让国内海绵钛企业全部陷入亏损。国内市场价、国际出口价低得让企业举步维艰。价格回到20年前,水、电、资源、人工成本却远远高于20年前,海绵钛国企、民企面对市场欲哭无泪。未来,海绵钛企业可能从全面亏损了进入微利时代。
重组倒闭成必然
钢铁:今年3月,工信部公布了《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指导意见》。兼并重组是必然趋势,据保守估计中小企业中三成或许会届时消亡。
海绵钛:重组倒闭的序幕其实早已拉开。贵州一家钛厂几乎是建成即停产,那家民企损失惨重。东北一家海绵钛厂被宝钛集团兼并。国企抚顺钛厂、民企唐山天赫今年先后相继全面停产。余下继续生产的八、九家海绵钛企业均大幅减产,未来仍将在市场无情竞争的道路上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钢铁PK海绵钛:谁的眼泪在飞?钢企、钛企眼泪都在飞,原因是发展失控,产能过剩,竞争无序导致,表面看损失的是经济利益,浪费的却是资源宝藏。举一反三,类似情况不在少数,值得国家、地方、企业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