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将其打造成“第三极”排头兵,
这是鞍钢集团和攀钢作出的
重要决策部署。
钒钛产业突出的核心地位,为钛材公司带来了发展的春天。该公司班子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巩固拓展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团结带领干部职工拼搏奋斗,推动新钛材建设全面提速。2022年,钛材公司生产经营创历史最好水平,利润指标超额完成挑战目标,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在打造“第三极”进程中贡献了钛材力量,获评“攀钢2022年度先进单位”。
产量质量实现双提升
本部海绵钛产量创历史新高,超软钛、小粒钛高端产品同比增长,产品质量均衡稳定
生产经营稳定顺行,是推动新钛材全面提速的根本。对于钛材公司的生产来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更有闯关之难。
2021年12月,镁电解精炼作业区6台多极槽全线投用,钛材公司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拥有流水线槽、多极槽两种镁电解工艺的海绵钛生产企业。然而,同一个生产工序由两种不同的工艺组成,给高效组织生产带来极大考验。
“全体干部职工要坚决摒弃‘躺平’思想,拿出抢的意识、争的劲头、拼的勇气,把各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这是钛材公司形势任务教育的一个场景。知形势、明任务、勇担当,正是钛材公司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2022年,钛材公司全面审视自身差距,对照全年生产经营目标,制定了17项重点专项工作清单,每月召开生产指标分析会,以日、周、月计划值均衡稳定组织生产。整合镁电解精炼作业区、还原蒸馏作业区组织结构,统筹管理镁电解工序和还原蒸馏工序各项业务,推动生产变革,确保氯化精制、还原蒸馏、镁电解精炼、加工等四大主要工序生产过程高效衔接。
一系列的举措,推动了钛材公司2022年主要产品产量质量实现双提升。
——本部海绵钛产量比上年增加1000吨;超软钛、小粒钛同比增长51.45%、103.37%,占比由2021年19.03%提升至31.05%。
——中间产品精钛产量超目标2082吨,外卖富余精钛创效319万元;精镁产量21099吨,同比增幅33.85%。
——0级及以上品级率、1级及以上品级率、正品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精钛合格率达到100%,吨粗钛碱耗比2021年下降32.6%。
——吨钛镁锭单耗从0.29吨下降至0.07吨;系统降本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熔盐氯化副产废盐资源化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四川省金属协会鉴定;形成了低疏松度小粒钛生产工艺储备技术。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竣工项目达产达效,在建项目强力推进,“数字钛材”底座基本形成
项目建设,是推动钒钛产业大发展的根本。2022年7月,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现场督导攀钢高端钛及钛合金生产线、海绵钛扩能等项目建设时,要求狠抓重点项目攻坚,为把钒钛产业培育成“第三极”提供强力支撑。
殷殷嘱托,激励钛材公司干部职工在打造“第三极”进程中作出新贡献、展现新作为。2022年8月20日下午2:00,一支规格为208×1078×8000mm,重8.1吨的TA1钛锭,从钛材公司高端钛及钛合金生产线电子束冷床炉(EB炉)顺利出炉,标志着高端钛及钛合金生产线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场的干部职工激动地与这块来之不易的钛锭合影留念。
该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面对疫情、雨季、外方工艺工程师无法到现场参与热调试等多重不利因素,钛材公司成立以“一把手”挂帅的攻关小组,干部带头守现场、督工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热调试中频繁出现的高压整流变、电子枪及其附件故障等难题。
重8.1吨钛锭的生产攻坚故事,正是钛材公司在打造“第三极”进程中展现新作为的生动写照。2022年至今,钛材公司镁电解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成效渐显。
竣工项目达产达效。2022年一季度,钛材公司镁电解升级改造项目提前实现“季度达产,半年达效”目标,全年多极槽精镁产量超设计606.8吨,连续12个月达产达效。专用小粒钛产品结构升级改造项目,在2022年二季度已实现达产达效,全年小粒钛产量超目标251吨。
在建项目强力推进。高端钛及钛合金用海绵钛扩能项目各类资质手续办理按网络节点推进,土建施工正按进度推进,设备采购及合同签订已完成90%。欣宇经营部镁电解工序复产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化”建设雏形初现。钛材MES系统、钛材设备和海绵钛公辅、控制系统恢复、轨道车等7个“四化”项目全部完成上线或投运,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大幅提升,“数字钛材”底座已基本形成。
企业体魄进一步强健
深化改革等工作成效明显,凝聚了奋力打造“第三极”的磅礴动力
多年来,钛材公司因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生产经营形势严峻,2011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12月,钛材公司新班子正式成立。治理企业亏损,正是新班子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仅是探求扭亏的着力点,新班子成员就提出了上百条意见和建议。
随着意见和建议落实落地,钛材公司改革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截至目前,钛材公司机关部门压减50%;管理人员较2021年减少8%;高端钛及钛合金生产线全口径定员减幅38%,优于同行业企业产线;班组减幅44%;员工双合同签订率达100%……
自上而下,系统改革,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2年9月,攀枝花市仁和区、东区实行静态管理后,钛材公司干部职工以厂为家,抗疫保产。在攻克现场难题中,镁电解精炼作业区党支部和加工还蒸党支部,多措并举激励干部职工围绕现场难题想办法、添措施。镁电解作业区技术员董江林等党员带头攻关,将渣液混合炉改造为“原料中转炉”,有效解决了氯化镁供应与镁电解精炼工序生产组织的矛盾。氯化精制作业区、加工作业区等减员提质增效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回望来时路,钛材公司干部职工付出了艰辛努力,干群一心书写了极不平凡的2022年。展望新征程,该公司正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拿出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推动新钛材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成为鞍钢集团培育钒钛产业“第三极”的重要支撑极。